找到相关内容51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戒嗔:戒嗔的白粥馆(5)

    学习中文的大学生,所以,两位师父空闲的时候会轮流给我们讲些课程,只是内容只限于语文和一些少数历史课程。  他们也议论过,这样教授我们,会不会太偏了,是否要搭配一些其他理科的课程,但是他们两人互相推着让...

    释戒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3565402.html
  • 西风东渐下的泰国佛教——从《国王与我》谈起

    。  英气焕发的玛谷德遇上冰雪聪慧的女老师,蓬门碧玉一脚踏进皇室生活,西方的理性思惟碰到东方的父权主义——如此强烈对比的情节加上阵容坚强的卡斯,异国风情的背景加上搭配得宜的歌舞,这样的戏码一而再、...

    浅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06666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僧伽服饰释义

    僧服,戴红色僧帽;噶举派穿白色僧裙和上衣;格鲁派则戴黄色僧帽。日常生活中僧人们的穿著差异并不显著,想要严格区分并不容易,有的差异仅在于教派间细微的着装方法、服装用料及色彩搭配,属于特定人群内部的差异。...

    李玉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668823.html
  • 佛经语言研究综述──词汇篇

    ”构句,解释作“统统、全部”的意思,所以能和“皆”字搭配。这个三音节词并非佛经文体的需要而产生,与某些三音节词是为了凑成四字而临时出现“三音节加上一个单音节”的造句情况不同。因此,本文认为三音节的“都...了变化。本文选择了三组复合词作分析,分别是:“交”构成的复合词、“归”构成的复合词、“调”构成的复合词。这样的观察可以反映中古汉语佛经当中词素组合成词的状况,看哪些词素可以搭配,哪些不行。搭配之后的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2369742.html
  •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雕塑

    了鲜明的雕塑语言,将四大天王戏剧性的表情与动作进行了巧妙的搭配,使雕像显得栩栩如生,讨人喜欢。  千佛殿中的韦驮,是卫护观音菩萨的护法神。他立于观音的旁边,约1。6米高,威武雄壮,有如巨人一般。他身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470073.html
  •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──以佛光山在菲律宾佛教乐艺弘传为例

    个场景的场次搭配,在设计师的努力下整个舞台展现出磅礴的气势,除在视觉意象的营造上极富巧思变化外,运用高难度技术,配以多媒体映射,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,更把节目衬托的尽善尽美。更于2007年11月3日下午...

    永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570573.html
  • 关于《大学》“身”“心”问题之哲学省察

    的问题是“心境不二”,或者说“心灵意识”与你的“存在情境”合   在一起;而很看重整个情境的一个调适、调整、调合,强调与心灵搭配合一,整个的这   样自由开展的过程。它强调的并不是要“以心控身”,“以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3170725.html
  • 敦煌莫高窟二五九窟之研究

    腰肢略细,身躯不如二七二窟倚坐佛像  (图四)来得壮硕。衣纹表现上承敦煌第一期塑像的风格,  仍以贴泥条搭配阴刻线的方式来处理,不过泥条变宽,泥条  上又加上阴刻细线,更富变化。衣纹流畅自然,同时在左...

    李玉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071066.html
  • 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唵祖师之探源

    搭配有所不同,请见第三节叙述。这种转变可就时空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因素去作分析。(二)台南 早在明末永历十五年(1661),郑成功为反清复明(注7) ,寻觅台澎为基地,驱逐荷兰人盘据的台南堡垒...

    吴永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073970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,取灭则有灭,有灭则出生灭,出生灭则老死灭」。   传统上座部佛学将十二因缘以「三世两重因果」来将以解释,将十二因缘分为两组三部份,而搭配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,来说明十二因缘是对于有情众生生命体的身心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